当前位置:52猎奇网 > 猎奇 > 福寿螺:从南美刺客到中国公害

福寿螺是原产南美洲的一种淡水螺,它最早进入我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79年,当时一位在阿根廷的华侨带着一盒福寿螺的卵来到了我国台湾省,没想到经过了漫长的旅途来到异国他乡后,这些卵竟然大部分都孵化了。由于我国吃螺的历史悠久,所以面对这种体型比田螺大几倍的螺几乎是没有抵抗力的,于是,福寿螺被冠以“元宝螺”的称号正式在我国台湾开始推广养殖。

在我国台湾推广两年后,也就是1981年,我国大陆正式引入福寿螺,首先引入的就是广东中山,之后又陆续在多个省份推广,而在当时各大肉多的福寿螺确实也在市场上非常的受欢迎。但很快问题出现了,就在大陆如火如荼的搞福寿螺的养殖时,最早引入的台湾却率先叫停了规模化养殖,原因是许多福寿螺逃逸到了稻田里,对水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。但是,我国大陆直到06年才爆雷,原因就是我们开头说到的那个事件,至此,福寿螺从国外引入作为本土淡水螺的替代品,变成了人人谈之色变的存在。但是,即便到了如今,依然在一些螺蛳的制品中能发现商家用福寿螺代替田螺,重灾区就是闻着臭吃起来香的螺蛳粉。

没有了忠实的食客,福寿螺在我国的一些水域中就变成了霸主,它们繁殖能力极强,一只雌性一年就能产下超过20万枚卵,由于缺少吃福寿螺卵的天敌,这些卵的孵化率超高,而且它们的适应和生存能力也非常强,无论是稻田、小河,还是池塘,甚至是臭水沟它们都能自由的徜徉。到了旱季,它们还能钻入泥中进入类似于“冬眠”的状态,在这种状态下它们能活6个月之久,一旦一场大雨来临,它们会像雨后春笋般再次复苏。

而吃福寿螺之所以会生病,主要原因在它身体内的寄生虫上,根据研究发现,一只成年的福寿螺体内至少有3000条寄生虫,多的甚至超过了6000条,如果在烹饪时时间不够没有杀死里面的寄生虫,人吃了是有很大概率被感染的。正是因为这样,福寿螺才被我国各地的疾控部门呼吁不要食用,最终福寿螺挤压本土螺类,成为了一家独大的螺,也成为了公害。不过,研究发现,在沸水中持续煮5分钟以上,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即可杀灭。